没有性生活的女性也可能发生妇科炎症,主要与阴道菌群失衡、免疫力下降、卫生习惯不良、激素变化、外界感染等因素有关。
阴道内存在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群维持酸性环境。频繁冲洗、滥用抗生素可能破坏菌群平衡,导致条件致病菌过度繁殖引发炎症。建议避免阴道灌洗,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益生菌制剂如定君生、延华胶囊等恢复微生态。
长期熬夜、压力过大或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病会削弱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临床常见白色念珠菌趁机繁殖引发霉菌性阴道炎。需保证7-8小时睡眠,适当补充维生素C、蛋白粉等增强体质,严重时使用氟康唑、克霉唑栓剂治疗。
经期不及时更换卫生巾、穿化纤内裤等行为会造成局部潮湿闷热,滋生细菌。选择纯棉透气内裤,每2-3小时更换卫生用品,日常用温水清洗外阴即可,避免使用碱性洗液。出现瘙痒时可短期应用苦参洗剂、红核妇洁洗液。
青春期雌激素水平不稳定或绝经后雌激素下降,均可能改变阴道PH值诱发炎症。青少年可观察3个月经周期,更年期女性在医生评估后考虑局部雌激素软膏如雌三醇乳膏,配合大豆异黄酮等植物雌激素调理。
公共浴池、坐便器等可能传播病原体,游泳后未及时清洁易感染滴虫。需避免使用公共浴盆,坐便前用酒精湿巾消毒,游泳后立即淋浴。确诊滴虫性阴道炎需口服甲硝唑片,性伴侣同步治疗以防交叉感染。
日常多摄入含活性菌的酸奶、纳豆等发酵食品,每周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选择浅色纯棉内裤并煮沸消毒。出现异常分泌物持续3天以上、伴随灼痛或出血时,应及时进行白带常规检查和妇科超声排查。未有过性行为的女性就诊时需主动说明情况,医生会采用肛诊或外阴检查等替代方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