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孕药可能引起短期内分泌紊乱,但正确使用对健康影响有限,需关注服药时机、副作用、禁忌人群、替代方案和长期风险。
72小时内服用左炔诺孕酮类避孕药有效率可达85%,超过120小时效果显著下降。米非司酮需在72小时内服用,12小时内效果最佳。错误时间用药可能导致避孕失败,增加重复服药风险。
约30%使用者会出现恶心呕吐,20%发生乳房胀痛,15%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症状通常2-3天自行缓解,严重呕吐需补服。服用维生素B6可减轻胃肠道反应,布洛芬能缓解头痛症状。
乳腺癌患者禁用雌激素类药物,严重肝病患者代谢障碍风险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诱发血栓,35岁以上吸烟女性中风风险增加3倍。哺乳期妇女服药后需暂停哺乳48小时。
短效避孕药如优思明需每日服用,避孕套可预防性传播疾病。宫内节育器紧急避孕效果达99%,适合多次无保护性行为者。自然避孕法需配合排卵检测,失败率约25%。
每月使用超过1次可能扰乱月经周期,1年内反复服用5次以上或致卵巢功能抑制。与常规避孕药相比,紧急避孕药激素剂量高5-10倍。每年使用建议不超过3次,频繁使用需排查性暴力可能。
服药后建议补充铁质如动物肝脏、菠菜预防贫血,摄入维生素E坚果、鳄梨调节激素水平。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头晕症状,可进行瑜伽等舒缓活动。观察下次月经周期,延迟超过7天需验孕。出现严重腹痛或视力模糊立即就医,警惕异位妊娠或血栓风险。建立常规避孕习惯比事后补救更安全,妇科检查建议每年1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