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道口出现疙瘩可能与尿道肉阜、尖锐湿疣、前庭大腺囊肿、毛囊炎或皮脂腺囊肿有关,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药物、手术或物理治疗。
尿道肉阜是尿道黏膜良性增生,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表现为尿道口红色柔软肿物,可能伴随排尿灼痛。局部涂抹雌激素软膏如雌三醇乳膏可缓解症状,较大肉阜需采用电灼术或激光切除。
由HPV病毒感染引起,通过性接触传播。尿道口可见菜花状赘生物,表面粗糙。治疗方法包括外用鬼臼毒素酊、咪喹莫特乳膏,或采用冷冻疗法、CO2激光祛除。需同步进行HPV检测和伴侣筛查。
因腺管阻塞导致分泌物潴留形成囊肿,位于尿道口侧下方。小囊肿可热敷促进吸收,合并感染时需口服头孢克肟等抗生素。反复发作或直径超过3cm的囊肿需行造口术或腺体切除术。
外阴部毛囊细菌感染引发红肿硬结,常见于剃毛后。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严重者口服多西环素。日常需保持清洁,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
皮脂腺导管堵塞形成皮下囊性肿物,触之有弹性。无症状小囊肿可观察,合并感染时需切开引流。完整切除囊肿壁是根治方法,术后需用碘伏消毒创面。
日常注意外阴清洁,选择纯棉透气内裤,避免使用碱性洗剂。饮食宜清淡,多摄入维生素C如猕猴桃、西兰花增强免疫力,适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出现持续增大、破溃出血的疙瘩,或伴随发热、排尿困难时应及时就诊妇科或皮肤科。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性传播疾病患者需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