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是老年女性常见问题,与盆底肌松弛、分娩损伤、激素变化、慢性腹压增高、先天缺陷等因素相关。
多次分娩或难产导致盆底肌肉韧带损伤,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加剧组织弹性减弱。凯格尔运动可增强盆底肌,每天3组每组15次收缩;严重者需行盆底重建术,如骶棘韧带固定术、子宫骶骨悬吊术。
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缺乏使阴道壁变薄、盆腔支撑力下降。局部使用雌三醇软膏每周2-3次,口服替勃龙等激素替代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大豆异黄酮、亚麻籽等植物雌激素可辅助调理。
长期便秘、慢性咳嗽、肥胖等增加腹腔压力。每日摄入30g膳食纤维,推荐燕麦、火龙果;BMI超过24需减重,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150分钟。避免提重物超过5公斤。
结缔组织发育异常患者年轻时即可能出现脱垂。基因检测明确病因后,可选用改良曼氏手术、腹腔镜骶前固定术等术式,术后配合生物反馈治疗。
盆腔肿瘤压迫或神经肌肉疾病导致。需MRI明确病因,子宫肌瘤等良性肿瘤可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恶性肿瘤需综合放化疗。术后使用子宫托辅助支撑。
预防子宫脱垂需终身维护盆底健康,每日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补充维生素D增强肌肉力量;瑜伽中的桥式、猫牛式能改善盆腔血液循环;选择高腰托腹内裤减轻压力,每年妇科检查评估脱垂程度。出现排尿困难、下坠感应立即就医,III度脱垂可能引发肾积水等严重并发症。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