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男性行为中HIV传播风险与性角色相关,0号接受方传染给1号插入方的概率较低但存在,具体风险取决于防护措施、病毒载量、黏膜完整性等因素。
直肠黏膜单层结构脆弱易破损,精液或前列腺液中的HIV病毒通过黏膜微小裂口进入血液循环。1号感染风险主要来自尿道口或龟头黏膜接触含病毒体液,但阴茎皮肤角质层较厚,感染概率约为0.06%-1%每次行为。
未治疗感染者急性期病毒载量高时传播风险增加8-10倍。存在其他性病如梅毒、疱疹会导致黏膜屏障破坏。肛交前灌肠可能破坏肠道保护性黏液层,使用油性润滑剂易致安全套破裂。
坚持使用聚氨酯安全套可降低80%风险,暴露前预防PrEP每日服药预防效果超90%。感染者规范抗病毒治疗使病毒载量持续检测不到时U=U,性传播风险可忽略。
发生高危行为后72小时内启动PEP阻断治疗,28天疗程降低感染风险81%。推荐方案为替诺福韦+恩曲他滨+多替拉韦,需在暴露后2小时内首次服药效果最佳。
建议每3个月进行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窗口期后补充核酸检测。使用家庭自检试剂需注意采血规范,任何阳性结果都需疾控中心复检确认。
日常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C、E增强黏膜抵抗力,深海鱼油中的Omega-3有助于减轻肠道炎症。规律进行凯格尔运动可改善肛门括约肌张力,降低黏膜损伤概率。护理方面推荐使用水性润滑剂,避免共用肛塞等性玩具,性行为后及时清洁并检查黏膜有无破损。已感染者需保持CD4细胞计数监测,未感染者每年接种乙肝疫苗和HPV疫苗。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