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使用避孕套可通过短效避孕药、宫内节育器、皮下埋植剂、安全期计算、体外射精等方式避孕,但需注意不同方法的有效性差异。
通过调节激素抑制排卵实现避孕,需每日定时服用。常见药物包括屈螺酮炔雌醇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避孕有效率超99%。服药期间可能出现乳房胀痛、恶心等反应,长期使用需监测肝功能。
含铜或孕激素的器械置入子宫干扰受精卵着床。曼月乐、吉妮环、母体乐等型号适用不同人群,避孕效果持续3-10年。放置后需定期复查,可能出现经量增多、腰腹坠胀等副作用,妇科炎症急性期禁用。
将孕激素缓释棒植入上臂皮下,有效期3-5年。依伴依、诺舒朗等产品避孕率达99.5%,适合哺乳期外女性。常见不良反应为月经紊乱,需专业医疗机构操作取出。
避开排卵期同房,需准确记录基础体温和宫颈黏液变化。月经周期规律者采用奥吉诺公式计算易孕期,但实际避孕率仅76%-88%,易受情绪、疾病影响导致意外妊娠。
射精前退出阴道的方法失败率高达22%,前列腺液可能含少量精子。仅建议作为临时备用方案,需配合杀精剂使用,频繁采用可能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
饮食方面可增加富含锌的海产品与坚果,维持生殖系统健康;瑜伽和凯格尔运动能增强盆底肌控制力;选择避孕方法前应评估自身健康状况,激素类避孕需排除血栓风险,宫内装置使用者需注意预防感染,体外射精不可作为常规避孕手段。所有非屏障避孕法均无法预防性传播疾病,固定性伴侣且双方健康筛查合格者方可考虑采用。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