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脊髓损伤需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减压固定、药物缓解症状、康复训练恢复功能、心理干预及生活护理。
严重颈脊髓损伤需手术解除压迫,常见术式包括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路椎板成形术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前路手术直接清除压迫物,后路手术扩大椎管空间,固定术稳定脊柱结构。术后需佩戴颈托3-6个月,防止二次损伤。
急性期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减轻水肿,剂量按体重计算。疼痛管理选用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肌痉挛可用巴氯芬口服或鞘内注射,配合肉毒素局部注射改善肌肉紧张。
伤后48小时开始床旁被动关节活动,预防挛缩。3个月后开展坐位平衡、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6个月后尝试减重步态训练,配合功能性电刺激改善下肢肌力。手功能训练使用分指板、握力器等器械。
损伤初期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调整灾难化思维。抑郁期通过正念减压训练改善情绪,家属需参与心理教育。恢复期加入团体心理治疗,增强社会归属感。
高位截瘫患者需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使用气垫床和防褥疮敷料。排尿障碍采用间歇导尿,训练膀胱规律排空。体温调节异常时保持室温22-26℃,出汗过多及时补液。
饮食需高蛋白高纤维,每日摄入1.5g/kg蛋白质,多吃三文鱼、鸡胸肉和豆腐。维生素D补充至800IU/天,搭配钙剂预防骨质疏松。康复期进行轮椅篮球、游泳等适应性运动,每周3次30分钟有氧训练。居家改造门槛坡度,卫生间加装扶手,床高与轮椅座面齐平。定期复查MRI评估脊髓恢复情况,神经电生理检查监测传导功能。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张忠浩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