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早熟的判断需结合第二性征发育时间、生长速度及骨龄检测,主要观察乳房发育、睾丸增大、阴毛出现等体征。
女孩8岁前出现乳房发育或10岁前月经初潮,男孩9岁前睾丸增大容积≥4ml或阴毛生长,提示性早熟可能。需通过超声检查子宫卵巢或睾丸体积,激素检测包括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基础值及激发试验。
身高年增长超过6厘米且骨龄超前实际年龄1年以上,需拍摄左手X光片评估骨龄。中枢性性早熟患儿骨龄常提前2-3年,预测成年身高可能低于遗传靶身高。
血清雌二醇>20pg/ml女或睾酮>0.5ng/ml男异常升高时,需进行GnRH激发试验。典型中枢性性早熟者LH峰值≥5IU/L,LH/FSH比值>0.6。
头颅MRI排查下丘脑错构瘤、垂体病变等中枢病因,肾上腺CT排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女孩卵巢超声若见多个直径≥4mm的卵泡,提示性腺启动。
外周性性早熟需排除卵巢囊肿、睾丸肿瘤、McCune-Albright综合征等。接触含雌激素的化妆品、误服避孕药等外源性因素占女童假性性早熟病例的12%-15%。
日常避免高糖高脂饮食,控制体重在BMI正常范围,减少塑料制品使用。每周3次跳绳、篮球等纵向运动有助于延缓骨龄进展,补充维生素D400IU/日。发现发育异常应尽早就诊儿童内分泌科,中枢性性早熟可采用GnRH类似物如亮丙瑞林每月皮下注射治疗,外周性病例需手术切除肿瘤或停用外源激素。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