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在零下10度的低温环境下通常停止繁殖,极端低温会影响其生理机能、交配行为、卵的存活率、雏鸟发育以及食物获取。
鸽子正常繁殖需要15-25℃的环境温度,零下10度会导致体温调节失衡。低温抑制性激素分泌,雌鸽排卵周期紊乱,雄鸽精子活性下降。可通过人工保温措施改善,如搭建恒温鸽舍、铺设加热垫、使用红外线保温灯。
求偶展示和交配行为在严寒中大幅减少。鸽子足部无羽毛覆盖,零下10度站立冰面可能导致冻伤。建议提供防冻栖木,地面铺设干草,冬季配对前补充维生素E和硒提升性欲。
鸽卵在-1℃以下持续2小时即冻裂,孵化需38℃恒温。严寒中亲鸽离巢觅食时卵易失温。解决方案包括使用代孵器、减少单次孵卵数量、选择正午气温较高时段让亲鸽短暂离巢。
新生雏鸟绒毛保温性差,零下10度环境下30分钟可致死。需保持巢内温度在35℃以上,可采用棉质巢材、悬挂巢箱防风帘、人工饲喂高蛋白鸽乳替代品。
极端低温导致野外食源冻结,亲鸽觅食困难影响哺育。应每日提供温水泡软的玉米豌豆混合物、添加鱼肝油的谷物、切碎的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A的根茎类蔬菜。
冬季鸽群管理需注重营养强化与能量补充,饲料中混合5%的动物脂肪,每日提供两次温水。运动方面,正午气温较高时开放飞行棚促进活动,但需避免零下15度以下的户外放飞。巢箱每周更换消毒垫料,注意检查脚环防止冻伤,繁殖期延迟至次年3月气温回升更符合自然规律。若必须冬季繁殖,建议选择抗寒品种如王鸽或蒙丹鸽,其皮下脂肪层较厚,低温适应能力更强。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