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皲裂多由哺乳姿势不当或皮肤干燥引起,可通过调整哺乳方式、使用防护产品、药物修复、物理疗法及预防护理改善。
错误衔乳姿势是主要诱因,婴儿应含住大部分乳晕而非仅乳头。哺乳时采用橄榄球式或侧卧姿势减轻局部压力,单侧哺乳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哺乳后轻按婴儿下颌帮助自然脱出,避免强行拉扯。
纯羊脂膏能在破损处形成保护膜,哺乳前无需擦拭。选择医用硅胶乳头罩隔离摩擦,注意每4小时更换消毒。哺乳间隙使用透气性防溢乳垫,保持干燥环境避免细菌滋生。
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需哺乳前洗净,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创面愈合。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2%利多卡因乳膏,但需在医生指导下控制使用频率。
哺乳后冷敷缓解肿胀疼痛,每次5-8分钟。红外线理疗仪每日2次促进血液循环,照射距离保持30cm。严重皲裂需暂停亲喂24-48小时,用吸奶器维持泌乳。
日常用温水清洁避免碱性肥皂,沐浴后涂抹维生素E油增强皮肤弹性。选择无钢圈纯棉哺乳文胸减少摩擦,睡眠时穿专用哺乳背心防止衣物粘连伤口。
日常增加富含维生素B2的动物肝脏、蛋黄等食物,促进黏膜修复。哺乳前后做乳房按摩:用指腹从乳根向乳头螺旋式按压,配合扩胸运动改善血液循环。持续出血或化脓需就医排除真菌感染,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产科医生指导,避免自行使用含激素类药膏。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张忠浩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