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
您的位置: 复禾男女 > 生殖疾病 > 正文

科学防“艾”,不要谈“艾”色变

发布时间:2020-12-01 14:15:55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25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19年有接近32万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病毒,计算下来大概每过100秒就会有一名青少年感染,是死亡数位居第一的传染病。在生活中许多人都是谈“艾”色变,网上也有很多关于艾滋病如何传播的文章,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具体讲一下艾滋病的事情,我们要科学防“艾”。

科学防“艾”,不要谈“艾”色变

  科学防“艾”,让“艾”远离

  据我国的疾控中心指出,在我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手段是通过性行为来进行传播,国家虽然对于性教育开始普及,但是这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成功的,许多家庭还保留着老一辈的思想,使下一代无法获取更多的性教育,就导致下一代的概念模糊在性行为期间无法做到安全的保护自身。新型毒品也是对青少年的一大危害,许多毒贩甚至会将毒品添加到可乐、糖果,奶茶里面使青少年无法辨识,从而沾染上毒品感染艾滋病。家庭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一定要上心,别让老一辈的思想害了青少年的一生。

科学防“艾”,不要谈“艾”色变

  正确认识传播方法,不要谈“艾”色变

  由于网络的诞生很多知识的普及,还有一些假消息的诞生使得人们对艾滋病十分恐惧,比如说同性恋就会感染艾滋病,公共场所的椅子上有艾滋病患者留下的针头,医院护士给艾滋病病人扎针后不换针头的,我们在看到这种新闻的时候一定要正确的认知,虽然艾滋病是死亡率第一的传染病,但是我们不能恐惧,就算感染了积极配合医院治疗还是可以稳定病情的。艾滋在离开体外后很快就失去了传染能力,所以网上一些椅子会有患者留下的针头这种的假消息是不可信的。同性恋做到防护得当也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毕竟每个人的性取向是不同的,我们要正确的对待同性恋,只有在性生活中保持不洁关系才会容易感染艾滋病的。虽然大家的恐惧是对于自身的一种保护,但是这些恐惧只会损害身心健康,并不会对防护病魔有所帮助。

科学防“艾”,不要谈“艾”色变

  当你真的感染了艾滋病后,一定要主动将情况告知给自己的伴侣,并做好防护措施,据相关条例:如果明知道自己患有艾滋病还继续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的将被依法处以故意伤害罪。恐惧并不能得到解放,要科学预防艾滋,体谅艾滋病患者,没有人真的想患有艾滋病。

最新文章推荐

姨妈来了还可以同房吗
姨妈来了还可以同房吗
月经期间最好不要同房,因为此时子宫内膜脱落,宫颈轻微张开,女性身体处于较为脆弱的状态,容易增加感染的风险。如果确有需要,应做好卫生措施,并了解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1潜在风险月经期间的同房可能会导致女性生殖系统感染。由于子宫口在经期略微打开,外界的细菌更容易进入子宫腔,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疾病。经期子宫内膜血流增加,同房可能加重痛经症状,并有可能引发子...[详细]
发布于 2025-04-02

推荐阅读

性瘾不是道德问题!医生曝3大自救法,90%男人7天戒断
性瘾不是道德问题!医生曝3大自救法,90%男人7天戒断
性成瘾的本质是大脑奖励系统被劫持,通过医学干预切断生理依赖、心理治疗重塑认知、行为训练重建习惯,三者缺一不可。记住:每一次成功抵抗冲动,都在重塑你的大脑神经——戒断不是惩罚,而是夺回人生的控制权![详细]
2025-03-27 15:36
少女害怕只要和异性在一起就怀孕?别慌,真相来了!
少女害怕只要和异性在一起就怀孕?别慌,真相来了!
少女害怕只要和异性在一起就怀孕?别慌,真相来了!“我只要和男生待在一起,就会怀孕吗?”这种看似荒诞的担忧,其实在不少青春期少女心中真实存在。她们对性知识一知半解,甚至充满误解,导致对异性交往产生恐惧和焦虑。今天,我们就来揭开“怀孕”的神秘面纱,帮助少女们走出误区,拥抱健康、自信的青春!1.怀孕的真相:没那么简单!怀孕,是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并在子宫内着...[详细]
2025-03-26 16:56
夫妻长期使用避孕套有什么影响
夫妻长期使用避孕套有什么影响
长期使用避孕套进行避孕基本上是安全的,不会对夫妻双方的身体健康产生显著副作用,但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降低亲密感或心理方面的不适等问题。了解这些潜在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更好地维护夫妻关系与性生活质量。1.可能导致过敏反应部分人群对避孕套材质如乳胶、润滑剂会产生过敏反应,可能表现为瘙痒、红肿或不适感。如果夫妻双方在使用避孕套后感到生殖器不适,应怀疑过敏的可能...[详细]
2025-02-18 12:12
夫妻之间属于高危行为吗
夫妻之间属于高危行为吗
夫妻之间的性行为本身并不属于高危行为,但不当性行为方式、不良卫生习惯或忽视健康状况可能增加感染性病或其他疾病的风险,因此需注意健康预防和科学管理。通过注意卫生、定期检查、规范行为等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潜在的疾病传播风险。1、高危行为的定义与夫妻性行为的关联高危性行为通常是指没有采取保护措施、多个性伴侣、与健康状况不明确的性伴侣发生关系等情形。而在夫妻关系中,如...[详细]
2025-02-14 20:03
父母如何给孩子正确的性教育
父母如何给孩子正确的性教育
父母给孩子正确的性教育需要以尊重孩子的成长阶段为前提,注重科学性、平等性和循序渐进性,同时营造一个开放、坦诚的沟通环境。可以通过选择适龄的方式传递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并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1、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适龄的性教育内容性教育应遵循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避免给孩子传递过多或过于复杂的信息。例如,3-6岁的幼儿可以通过绘本学习身体的基本构造和生理...[详细]
2025-02-17 16:22
感染艾滋病初期会不会一点症状没有
感染艾滋病初期会不会一点症状没有
感染艾滋病初期可能会出现无症状的情况,但大多数人在初期感染后2至4周内会有类似流感的症状,如发热、咽痛、疲劳等。这些症状通常会在一段时间后消失,因此很多人因症状不明显未引起重视。如果怀疑感染,应尽早进行专业检测。1.无症状的可能性艾滋病初期急性期的症状因人而异,有部分感染者可能完全没有明显症状。此时病毒进入人体并开始快速复制,但人体的免疫系统可能未完全反应过...[详细]
2025-02-16 15:51
肛门内有艾滋病病毒吗
肛门内有艾滋病病毒吗
肛门内存在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取决于感染者是否携带艾滋病病毒HIV,病毒一般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及某些体液中,与是否局部集中在肛门无直接关系。关键的风险在于高危行为是否导致病毒侵入人体,可通过预防措施和医疗干预减少感染风险。1HIV是否存在于肛门部位艾滋病病毒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例如,不安全的肛交行为会增加病毒通过肛黏膜...[详细]
2025-02-18 06:19
高危多久可以查艾滋病
高危多久可以查艾滋病
艾滋病的初步检测通常在高危行为发生后的2到6周内进行,但结果可能不够准确,建议在高危行为后的6周至3个月再次检测以确认结果。1、窗口期的重要性:艾滋病的检测依赖于识别体内对病毒产生的抗体,而这些抗体的出现需要时间,这段时期称为窗口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窗口期通常为2到6周,但个体差异可能导致时间不同。6周后的检测尤为重要以确保准确性。2、常见检测方法:目前常...[详细]
2025-02-16 22:10
孩子第一次遗精爸妈该怎么办
孩子第一次遗精爸妈该怎么办
孩子第一次遗精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标志着青春期的到来,家长需要表现得自然和接纳,通过科学引导缓解孩子的困惑与担忧,并帮助其建立正确的性观念。主要可以从理解原因、进行心理疏导以及提供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处理。1、理解遗精的原因遗精是青春期男孩性发育的自然标志,其原因多为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加剧。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男性睾酮水平逐渐升高,导致精子开始生成。当体内的精液...[详细]
2025-02-18 14:22
孩子十二岁遗精正常吗
孩子十二岁遗精正常吗
孩子十二岁出现遗精通常是正常的,这是青春期性发育的标志之一,但也需结合具体体质、心理发育和健康状况综合评估。如果遗精频率过高或伴随不适症状,可以适当调整生活习惯,必要时咨询医生指导。1、什么是遗精现象遗精是指男性在无性生活时,精液不自主排出的现象。通常发生在夜晚睡眠中,且多伴随性梦,是青春期生理发育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12岁的孩子而言,这是性腺逐步成熟导致的...[详细]
2025-02-16 17:30
弥漫性肺泡出血应该如何治疗
弥漫性肺泡出血应该如何治疗[详细]

王慧

王慧

副主任医师

2025-03-05 18:31
肾虚会不会引起腰疼背痛
肾虚会不会引起腰疼背痛[详细]

陈玉静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2025-02-27 09:49
夜间盗汗腰酸怎么治疗
夜间盗汗腰酸怎么治疗?[详细]

宋观礼

宋观礼

副主任医师

2025-02-16 14:55
孩子消化不好怎么治疗
孩子消化不好怎么办[详细]

王海燕

王海燕

副主任医师

2025-02-10 18:30
白带多白色粘稠有异味
我最近的白带有异常,白带多白色粘稠有异味?[详细]

边文会

边文会

主任医师

2025-02-06 11:09
中药妇科消炎药有哪些
阴道痒的受不了碍于没结婚不好意思去妇科门诊,中药妇科消炎药有哪些?[详细]

边文会

边文会

主任医师

2025-02-06 09:59
掉发的原因怎么解决
掉发的原因怎么解决[详细]

朱笋

朱笋

副主任医师

2025-02-04 15:02
2个月宝宝晚上睡觉前哭闹什么引起的
2个月宝宝晚上睡觉前哭闹什么引起的[详细]

顾倩

顾倩

副主任医师

2025-01-27 18:09
腿忽然肿了什么引起的
腿忽然肿了什么引起的[详细]

李宏

李宏

副主任医师

2025-01-04 16:06
体温比别人高是什么原因
为什么体温比别人高[详细]

李婕琳

李婕琳

副主任医师

2024-12-26 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