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突然发觉自己毫无征兆的脚后跟疼痛,甚至在此之前,并无剧烈的运动,也没有足底受伤的历史。
即使去看骨科,照各种片子也查不出病因。这一情况多发生在中年或者老年,或者是刚刚生产后的女性,甚至是一些青年男子身上。那么脚后跟疼,到底是为什么呢。
如果你出现了脚后跟的疼痛并且不是因为运动导致的损伤,那么想一想,你是不是两只脚的脚后跟都疼痛?
你的脚后是不是早上下地时疼痛最厉害?然后走路后稍有缓解?如果是的话,百草小编告诉你,你的脚后跟疼痛,缘于肾虚!
中医的经络理论中,有一条经脉叫做足少阴肾经,是肾经在体内的循行路线。
《灵枢·经脉》中有言:肾足少阴之脉:斜走足心,出于然骨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下图就是足少阴肾经的循行示意图。
在足少阴肾经之中,有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等多个重要的穴位在脚上。脚实际上是肾的重要反射区。
脚后跟由于在人的行走中着重的受力,又循行肾经,所以肾如果出现亏虚,首当其冲的就是脚后跟。所以脚后跟疼痛的人,需要赶紧服药补肾啦!
今天老中医教大家一个预防脚后跟疼痛,或者说肾保健的简单方法,非常的简单而实用。
它就是——颠脚跟。
脚后跟在文言中又名“踵”,关于踵与肾的关联,古人早有比较普遍的认识。西汉初期的《引书》中就有“敦踵以利胸中”和“敦踵,一敦左,一敦右,三百而已”的记载。
《养性延命录*导引按摩》中亦有“握固不息,敦踵三还”的功法“。敦”亦作“顿”,即顿足跟,也就是我们说的颠脚跟,有利于排泄胸中的积闷之气。
如果一个人胸有闷气、怨气,只要颠颠脚跟,心情就会在这一起一落中变得平和了。具有800年悠久历史的导引养生术八段锦,其最后一势动作名为“背后七颠百病消”。
这个动作也正是通过颠脚跟的方式,刺激肾经系统,诱发全身震荡,柔和地按摩五脏六腑,从而起到消除百病的神奇功效。
要是脚后跟实在疼痛难忍,怎么办?
中医认为受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的足跟痛,可以用中药贴贴于足跟肌表刺激神经末梢,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之目的。
中医会用药材制成贴剂,贴在穴位上治疗疾病。人体皮肤通过经脉、络脉、穴位与内脏相连通,因此通过刺激人体的皮肤,可以调节脏腑气血,使阴阳平衡,治疗疾病。中药贴敷,就是利用这个原理,让中药的药性自特定的穴位而入,从毛孔透进皮肤,通经贯络,达到治疗的功效。中药贴产生的热力和药力通过腧穴传入机体,起到温通经络气血,补虚助阳,散寒通滞止痛的作用。
中药贴的强大作用:
一是药效作用:药物直接敷贴于体表穴位上,药性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渗透达皮下组织,一方面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可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直达脏腑失调、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效应,从而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效应。
二是综合作用:敷贴疗法是传统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几种治疗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共同发挥整体作用
三是穴位作用:运用敷贴疗法刺激体表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可纠正脏腑阴阳的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温和的治疗和调整作用,从而达到以肤固表、以表托毒、以经通脏、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
何洁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