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囊肿通常不是癌症的早期表现,绝大多数属于良性病变。乳腺囊肿可能与激素波动、乳腺导管阻塞、炎症反应、遗传因素或长期内分泌失调有关,临床表现为乳房无痛性肿块、局部胀痛或乳头溢液等症状。
女性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刺激乳腺组织形成囊肿。这类囊肿往往随月经周期大小发生变化,可通过超声检查明确性质,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定期复查观察即可。
乳腺导管内油脂分泌物积聚可能导致导管扩张形成囊肿。表现为边界清晰、活动度好的圆形肿块,穿刺抽吸囊液是常用诊断兼治疗方法,同时需排除导管内乳头状瘤等病变。
慢性乳腺炎或导管周围炎可能引发局部液体积聚。这类囊肿常伴有压痛或皮肤发红,抗炎治疗后可消退,若反复发作需活检排除特殊类型乳腺炎。
部分乳腺囊肿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可能与BRCA基因突变相关。建议有乳腺癌家族史者进行基因检测,并每6-12个月接受乳腺超声联合钼靶检查。
长期甲状腺功能异常或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可能诱发乳腺囊肿。这类患者往往伴随月经紊乱、痤疮等症状,需同步治疗原发病,必要时使用调节内分泌药物。
日常建议选择无钢圈支撑型文胸减少乳房压迫,避免摄入含咖啡因饮品及高脂食物。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调节激素水平,每月月经结束后3-5天进行乳房自检。若发现囊肿短期内迅速增大、质地变硬或出现橘皮样皮肤改变,应立即就诊乳腺专科。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接受乳腺超声和钼靶联合筛查,存在高危因素者可考虑核磁共振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