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
您的位置: 复禾男女 > 男性健康 > 男科疾病 > 正文

前列腺增生(肥大)难启齿?每天吃点“它”,消除增生,前列腺疾病不来扰

发布时间:2018-12-10 16:45:22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对于男性来说,前列腺增生绝对是一种难以启齿的病,虽然这种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但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酗酒等,导致该病有向年轻人蔓延的趋势。

一旦男性朋友患了前列腺增生,除了积极的配合治疗,适当的进行运动外,合理的饮食调理也很重要。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几种小食材,每天吃一点,可以消除增生,让大家原谅前列腺疾病的烦恼,大家不妨一试。

1韭菜

韭菜又名起阳草、壮阳草、长生韭,能有效预防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它是一种生长力旺盛的常见蔬菜。

2蜂花粉制品

因为花粉富含氨基酸、微量元素和各种维生素,特别是丙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能起治疗作用。前列腺增大是由于前列腺和其周围组织充血水肿而引起排尿异常症状。服用花粉及其制剂后可使前列腺组织增加血液循环,减轻水肿,取得满意疗效,且无副作用。

3南瓜籽

南瓜籽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还含有多种微量营养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E、铁、锌、硒及植物固醇等。德国科学家发现,在经常吃南瓜籽的人群中,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较低。研究表明,南瓜籽能从多个角度保护前列腺,其中的脂肪酸能防止前列腺细胞增生,使前列腺保持良好的功能;类胡萝卜素和锌有助预防前列腺疾病。

4大蒜

大蒜能预防前列腺癌,具有强烈的杀菌力,能消灭侵入体内的病菌。大蒜能促进维生素B1的吸收,促进糖类的新陈代谢以产生能源,并消除疲劳。大蒜另一不可忽视的功能就是提高免疫力。大蒜中所含的硒化铅具有抗氧化作用,因此被视为防前列腺癌的食物。男性多食大蒜可改善体质并强身。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最新文章推荐

60多岁的爸爸出轨
60多岁的爸爸出轨
60多岁的老年人出现出轨行为可能与心理需求未被满足、婚姻关系疏离、生理变化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家庭沟通与专业干预妥善处理。1.心理需求缺失老年男性退休后易产生价值感降低、孤独感加剧等心理落差,若长期忽视情感交流,可能通过婚外关系寻求认同。建议子女增加陪伴频率,鼓励培养书法、钓鱼等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必要时可陪同接受心理咨询。2.婚姻互动失衡数十年婚姻中积累的矛...[详细]
发布于 2025-07-20

推荐阅读

行房出现血精怎么回事
行房出现血精怎么回事
血精可能由精囊炎、前列腺炎、尿道损伤、生殖系统结核、精囊肿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止血药物、手术干预等方式缓解。血精是指精液中混有血液,多数与炎症或轻微损伤有关,少数情况下需警惕肿瘤等严重疾病。1、精囊炎精囊炎是血精最常见原因,多由细菌感染导致。患者可能伴随射精疼痛、下腹坠胀,精液呈粉红色或暗红色。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详细]
2025-07-18 14:55
60岁夫妻多久同一次房算正常呢为什么
60岁夫妻多久同一次房算正常呢为什么
60岁夫妻同房频率因人而异,通常每月1-4次均属正常范围。性生活的频率主要与身体健康状况、激素水平、心理状态及双方需求有关,无须刻意追求固定标准。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睾酮水平和女性雌激素水平会自然下降,可能影响性欲和性功能,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60岁人群仍保持较活跃的性生活,这与规律锻炼、慢性病控制良好、伴侣关系融洽等因素相关。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可能影...[详细]
2025-07-18 11:37
小便淋沥怎么治疗好
小便淋沥怎么治疗好
小便淋沥可通过调整饮水习惯、热敷小腹、遵医嘱使用药物、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小便淋沥可能与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增生、膀胱功能异常、尿道狭窄、神经源性膀胱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排尿不畅、尿频尿急、尿线变细等症状。1、调整饮水习惯每日适量增加饮水量有助于冲刷尿道,但睡前2小时应减少饮水以避免夜尿频繁。避免摄入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可饮用淡竹叶茶或玉米须...[详细]
2025-07-18 06:39
小便多怎么治疗最快的方法
小便多怎么治疗最快的方法
小便多可通过调整饮水量、避免刺激性食物、膀胱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小便多可能与饮水过多、膀胱过度活动症、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糖尿病等因素有关。1、调整饮水量减少每日液体摄入量,尤其是睡前避免大量饮水。控制咖啡、茶、酒精等利尿饮品的摄入,有助于减少排尿频率。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分次少量饮用。2、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食物、酸...[详细]
2025-07-17 11:12
70岁老人身上有异味是什么原因
70岁老人身上有异味是什么原因
70岁老人身上有异味可能与皮肤代谢减缓、慢性疾病、泌尿系统问题、口腔卫生不良或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异味通常由汗液分解、细菌滋生或体内代谢产物积累引起,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潜在健康风险。1、皮肤代谢减缓老年人皮脂腺和汗腺功能退化,汗液与皮脂混合后易被皮肤表面细菌分解产生异味。常见于腋下、腹股沟等褶皱部位,伴随皮肤干燥或脱屑。建议每日用温水清洁,选择棉质透气衣物...[详细]
2025-07-17 08:18
小便多有什么办法解决
小便多有什么办法解决
小便多可通过调整饮水量、避免刺激性饮食、盆底肌训练、药物治疗、就医检查等方式改善。小便增多可能与饮水过量、膀胱过度活动症、尿路感染、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等因素有关。1、调整饮水量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睡前2小时减少液体摄入,有助于减少夜尿频率。可记录排尿日记,明确饮水量与排尿次数的关联性。2、避免刺激性饮食减少咖啡、浓茶...[详细]
2025-07-16 15:20
小便多是怎么回事呢
小便多是怎么回事呢
小便多可能由饮水量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糖尿病、前列腺增生、膀胱过度活动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1、饮水量增加短时间内大量饮水或摄入含利尿成分的饮品会导致尿量增多。这种情况无须特殊处理,减少饮水量后症状可自行缓解。建议避免一次性饮用超过500毫升液体,尤其是咖啡、浓茶等含咖啡因饮料。2、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尿道炎等感染可能导致尿频...[详细]
2025-07-16 07:53
60多岁的爸爸出轨
60多岁的爸爸出轨
60多岁的老年人出现出轨行为可能与心理需求未被满足、婚姻关系疏离、生理变化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家庭沟通与专业干预妥善处理。1.心理需求缺失老年男性退休后易产生价值感降低、孤独感加剧等心理落差,若长期忽视情感交流,可能通过婚外关系寻求认同。建议子女增加陪伴频率,鼓励培养书法、钓鱼等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必要时可陪同接受心理咨询。2.婚姻互动失衡数十年婚姻中积累的矛...[详细]
2025-07-20 17:00
55岁到60岁容易得的病
55岁到60岁容易得的病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骨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前列腺增生等。这些疾病与年龄增长、器官功能衰退、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需定期体检并做好健康管理。1、高血压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可能与遗传、高盐饮食、肥胖等因素有关。患者通常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日常需控制钠盐摄入,遵医嘱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物。...[详细]
2025-07-20 16:35
14岁可以穿内衣吗
14岁可以穿内衣吗
14岁可以穿内衣,建议根据身体发育情况选择合适的款式和材质。青春期女性乳房开始发育时,穿戴内衣有助于保护胸部组织,减少运动时的晃动不适。棉质无钢圈背心式内衣适合刚发育阶段,能避免对乳腺组织的压迫。乳房明显隆起后,可选择带软支撑的少女文胸,肩带宽度以1-2厘米为宜,避免细肩带造成肩膀压力。发育中期要注意及时更换尺码,罩杯应完全包裹乳房,底围松紧以能插入一根手指...[详细]
2025-07-20 16:10
宝宝拉稀拉水怎么治疗
宝宝拉稀拉水怎么治疗[详细]

王雪梅

王雪梅

主任医师

2025-04-07 17:37
早上你迷糊四肢无力胃痛什么引起的
早上你迷糊四肢无力胃痛什么引起的[详细]

路华

路华

副主任医师

2025-03-29 09:54
备孕期吃益母草注射黄体酮有什么影响
备孕期吃益母草注射黄体酮有什么影响[详细]

居宝芹

居宝芹

主任医师

2025-03-21 15:53
宝宝吃完蛋黄上吐下泄怎么治疗
宝宝吃完蛋黄上吐下泄怎么治疗[详细]

何传祥

何传祥

副主任医师

2025-03-18 14:05
停胎做的流产手术可以吃鱼吗
停胎做的流产手术可以吃鱼吗[详细]

荣春红

荣春红

副主任医师

2025-03-15 10:37
老人走路抬不起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老人走路抬不起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详细]

谢琪

谢琪

主任医师

2025-03-13 09:43
益母草颗粒说明书
益母草颗粒说明书[详细]

荣春红

荣春红

副主任医师

2025-02-27 15:20
月经前白带增多是什么情况
月经前白带增多是什么情况[详细]

张龙

张龙

副主任医师

2025-02-21 14:55
小孩吃奶粉拉奶瓣主要的原因有哪些
小孩吃奶粉拉奶瓣主要的原因有哪些[详细]

王海燕

王海燕

副主任医师

2025-01-10 11:25
小孩上吐下泻低烧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孩上吐下泻低烧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详细]

王海燕

王海燕

副主任医师

2025-01-09 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