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
您的位置: 复禾男女 > 男女心理 > 情感心理 > 正文

男女同居需知的四大诀窍

发布时间:2018-05-03 14:07:49
Scan me!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现在出现婚前同居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性观念也在不断的改变,所以这些现象也就越来越多,可是很多女性对婚前同居发生两性关系,还是有所抗拒,那么作为一个男人应该要做到几点才能让女人甘愿过上同居的生活呢?

 1、精神上的沟通

 女人之所以能够在婚前和男人做爱,往往会是因为心灵和欲望都集中在了你一人身上。

 所以,女人希望爱人在事前和她多做情感交流,比如倾听她的烦恼、抚慰她的不安、关注她的需要,在良好的精神沟通基础上,才能真正完成一场完美的爱爱。

 2、鼓励她的勇敢

 即便女人对自己的身材非常自信,她们也会在你面前脱光之后觉得非常难堪、尴尬。女人容易把注意力放在身体的缺陷上,比如大腿不够修长或胸部不够丰满,而影响性快感的产生。

 但如果男方能对情人的身体抱着欣赏的态度,给予鼓励和赞美,那女方将会更容易放松,也会完全信赖地把自己交给对方。

3、给她温情体贴

 可能男人觉得性爱过程中一定要加入很多性爱技巧才会让女人高潮连连,但是有些时候不是这样的,有些女人恰恰不喜欢这些。

 观察她的反应,或问她‘喜欢这样吗’,体贴的行为会令她倍感甜蜜,也会让你们的爱爱日趋和谐。

4、高涨性爱气氛

 不要觉得两个人全部脱光之后就一定能够挑起女人的性爱欲望。但是你是否知道,有些时候女人恰恰会因为性爱气氛而瞬间性欲高涨。

 比如,低徊的音乐、浪漫的灯光、诱人香水以及依兰花香按摩油等等更是营造气氛的必杀绝技,绵绵情话会让她瞬间变得柔情似水。

 以上就是同居要注意的问题。虽然说婚前同居是自由的,没有谁可以阻止和限制,但是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在同居之前,都应该考虑到,婚前同居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状况,要保证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这些。如果不行的话买还是不要轻易的同居。

最新文章推荐

验出两道杠必做的6件事!比吃叶酸重要100倍的胎儿护甲术
验出两道杠必做的6件事!比吃叶酸重要100倍的胎儿护甲术
验孕棒出现两道杠的那一刻,许多准妈妈的内心都在尖叫。激动、高兴、迷茫、焦虑全都一股脑地涌上来。每个人都知道要补叶酸,但这只是保胎的“入门操作”。真正决定胎儿是否健康、发育是否优秀、能否顺利度过关键期的,是一整套护甲系统——六件事,缺一不可。谁说“十月怀胎”只是等待?从两道杠那刻起,宝宝的每一个细胞都在高速成长,而你,是他唯一的保护者。1、戒掉熬夜,比喝汤管用...[详细]
发布于 2025-04-08

推荐阅读

少女害怕只要和异性在一起就怀孕?别慌,真相来了!
少女害怕只要和异性在一起就怀孕?别慌,真相来了!
少女害怕只要和异性在一起就怀孕?别慌,真相来了!“我只要和男生待在一起,就会怀孕吗?”这种看似荒诞的担忧,其实在不少青春期少女心中真实存在。她们对性知识一知半解,甚至充满误解,导致对异性交往产生恐惧和焦虑。今天,我们就来揭开“怀孕”的神秘面纱,帮助少女们走出误区,拥抱健康、自信的青春!1.怀孕的真相:没那么简单!怀孕,是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并在子宫内着...[详细]
2025-03-26 16:56
外国男人真的比中国男人厉害吗
外国男人真的比中国男人厉害吗
外国男人是否比中国男人厉害,这一问题并非简单的是非题,而是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包括遗传、文化差异、生活方式等。男性“厉害”这一概念可以从多个维度衡量,比如体能、性功能、生活习惯等。1、遗传因素与生理差异不同人种的基因差异导致身体素质和生理特征有所不同。外国男性可能在某些体能指标上表现较为突出,如身高、肌肉密度等,但这些差异并不绝对。中国男性在灵活性、耐力和爆发...[详细]
2025-02-18 10:51
寸止是不是对身体不好
寸止是不是对身体不好
寸止对身体确实有一定负面影响,尤其是在性生活中频繁或不恰当地使用这种方法,可能导致身体和心理的不适。寸止的基本原理是有意识地中断性高潮或射精,这种行为可能影响身体的自然生理反应,并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1、前列腺问题寸止可能导致前列腺充血,增加前列腺炎的风险。射精是帮助前列腺排出液体的自然过程,中断射精会使前列腺液滞留,长期如此可能引发炎症或不适。预防措施包括...[详细]
2025-02-18 13:41
父母如何给孩子正确的性教育
父母如何给孩子正确的性教育
父母给孩子正确的性教育需要以尊重孩子的成长阶段为前提,注重科学性、平等性和循序渐进性,同时营造一个开放、坦诚的沟通环境。可以通过选择适龄的方式传递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并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1、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适龄的性教育内容性教育应遵循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避免给孩子传递过多或过于复杂的信息。例如,3-6岁的幼儿可以通过绘本学习身体的基本构造和生理...[详细]
2025-02-17 16:22
孩子第一次遗精爸妈该怎么办
孩子第一次遗精爸妈该怎么办
孩子第一次遗精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标志着青春期的到来,家长需要表现得自然和接纳,通过科学引导缓解孩子的困惑与担忧,并帮助其建立正确的性观念。主要可以从理解原因、进行心理疏导以及提供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处理。1、理解遗精的原因遗精是青春期男孩性发育的自然标志,其原因多为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加剧。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男性睾酮水平逐渐升高,导致精子开始生成。当体内的精液...[详细]
2025-02-18 14:22
孩子第一次遗精应该怎么办
孩子第一次遗精应该怎么办
孩子第一次遗精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家长应保持理性和冷静,不要给孩子施加心理压力,可以通过科学引导帮助他正确面对这一身体变化。以下从心理疏导、生理科普和个人卫生等方面为您提供建议。1心理疏导:消除孩子的焦虑感大多数孩子对于第一次遗精会感到迷茫甚至害怕,认为自己可能出现了健康问题。家长需要耐心与孩子沟通,告诉他这是一种正常的成长现象,是青春期进入性发育的重要标...[详细]
2025-02-17 11:28
孩子第一遗精,怎么给孩子做心理辅导
孩子第一遗精,怎么给孩子做心理辅导
孩子第一次遗精是一种正常的青春期生理现象,主要是由于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所引起,不需要过度担心。家长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应理解孩子的困惑,耐心沟通,减少其心理压力,同时正确科普青春期知识,帮助孩子健康成长。1、什么是遗精以及其原因遗精是男孩进入青春期后,由于体内性激素水平上升,睾丸开始产生精子,伴随性梦或刺激引发精液不自主排出的现象。这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表现,标志...[详细]
2025-02-14 12:39
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性问题
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性问题
家长可以通过科学、坦诚和适龄的沟通方式,正确引导孩子的性问题,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性观念,避免误解或不良信息的影响。关键在于营造开放氛围、根据孩子年龄提供适当知识,并以积极而自然的态度面对性教育。1根据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内容性教育需要循序渐进,不同年龄的孩子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不同,家长需根据孩子的阶段性特点进行引导。例如,幼儿阶段2-6岁,可以从身体认知入手,教...[详细]
2025-02-18 11:23
膀胱结石敲打能吃吗
膀胱结石敲打能吃吗
膀胱结石不能通过敲打来治疗,需要根据结石的大小和症状采取药物、手术或饮食调整等科学方法处理。膀胱结石的形成与遗传、环境、生理因素、外伤及病理变化有关,治疗需结合具体病因和病情。1、膀胱结石的成因膀胱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遗传因素可能导致某些人更容易形成结石,如家族中有结石病史。环境因素包括水质、饮食习惯等,长期饮用硬水或高盐饮食可能增加结石风险。生理因素...[详细]
2025-04-08 16:58
小便少会膀胱出血吗
小便少会膀胱出血吗
小便少可能导致膀胱出血,尤其是长期尿量减少会增加膀胱压力,引发炎症或损伤。膀胱出血的原因包括尿路感染、膀胱结石、肿瘤等,需及时就医检查。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干预以及调整生活习惯。1、尿路感染是膀胱出血的常见原因。细菌感染会刺激膀胱黏膜,导致出血。治疗尿路感染可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等。同时,多喝水、避免憋尿、保持个人卫生有助于预防...[详细]
2025-04-08 16:48
为什么感觉夏天不热
为什么感觉夏天不热[详细]

牛建海

牛建海

主任医师

2025-03-28 18:09
人流手术后不流血正不正常
人流手术后不流血正不正常[详细]

何传祥

何传祥

副主任医师

2025-03-24 15:58
自然流产的恢复时间需要多久
自然流产的恢复时间需要多久[详细]

张龙

张龙

副主任医师

2025-02-28 18:11
脂溢性脱发治疗方法有哪些
脂溢性脱发治疗方法有哪些[详细]

王晓彦

王晓彦

主任医师

2025-02-28 14:43
口腔溃疡可以治疗痊愈吗
口腔溃疡能治疗痊愈吗[详细]

高毅

高毅

主任医师

2025-02-23 17:04
痔疮需要的药物治疗有哪些
痔疮需要用什么药物治疗[详细]

吴春晓

吴春晓

副主任医师

2025-01-23 12:29
小儿呕吐如何用药
小儿呕吐如何用药[详细]

顾倩

顾倩

副主任医师

2025-01-20 10:47
高血压病人适不适合吃安宫牛黄丸
高血压病人适不适合吃安宫牛黄丸[详细]

袁俊丽

袁俊丽

主任医师

2025-01-15 18:20
β2微球蛋白偏高跟感冒有没有关系
昨天去检查,发现β2微球蛋白偏高,想了解β2微球蛋白偏高跟感冒有没有关系[详细]

原庆

原庆

主任医师

2025-01-15 15:22
脚腕和手腕疼痛怎么回事
脚腕和手腕疼痛怎么回事[详细]

李宏

李宏

副主任医师

2025-01-08 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