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体经历重大创伤的时候,无论多么理智,认知多么发达的个体,他们的情绪都会出来,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怎么回事?因为有些外部刺激的确是我们难以预测和控制的,它会跳过认知评价的过程,直接引起情绪。人类是有感情的,而且这种感情和情绪有独立于认知的那个部分的。
刺激事件到右侧的情绪体验,有三条通路,反映的是两个过程:
一个过程是经过了大脑皮质层的认知评价作用,产生了对外部刺激的评价信息,传递到下丘脑,通过杏仁核最终产生情绪体验;另一个过程是不经过大脑皮层,直接通过下丘脑,影响自主神经系统,从而影响体内激素水平和内分泌系统,从而产生情绪体验;而这个过程是更加直接的,更多受生理唤醒水平,而不受认知控制的部分。这个部分在外部刺激十分强烈的情绪会占据很大一部分
但我个人觉得,正是有了这个部分,人类一方面显示出动物性的一面,这一面保护了人类本身,特别是在应对危险情景中,负面情绪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体现了人非工具,人脑和机器人不一样,不是认知和思想就决定了一个人的一切,人类是有感情的,而且这种感情和情绪有独立于认知的那个部分的
调整呼吸。有些人以为情绪“全部存在头脑里”。但是事实上,情绪只是简单的身体本能反应,你是人类2.013版本中的一员。对于我们所有的人来说,愤怒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爱生气的人常常会患上心脏病)。因此,我们需要调整呼吸。愤怒和焦虑只有在特定模式的呼吸下才会“控制你”—一般是十分急促的,更加浅短的呼吸。因此避免自己这样做控制情绪试试这样做:
慢慢深呼一口气,然后闭气大约五秒钟。
慢慢深吸一口气,把精力集中在你的横膈膜上。吸气直到你的肺部完全充满空气。
然后在用更慢的速度吐出一口气(差不多数到20)当你这样做的时候,想像你在从头到脚的放松你的身体
坚持这样做,努力通过专注于呼吸来放松自己的情绪。
恐慌的情绪一般伴随着简短的、急促的和微弱的呼吸;生气总是伴随着持续的、有力的呼吸;冷静通常伴随着缓慢的、平稳的呼吸;快乐往往伴随着持续稳定的呼吸时刻抬起头。
确实是这样的,假如有人告诉你隔壁的房间有一个抑郁的人,你会联想到什么样的图景?是不是想到了一个坐在角落里的人,重重的倒下,脸上满是失落的表情,几乎一动也不动。很有可能你的心情会通过你的身体行为表现出来,由此改变你的身体状况,也改变你的性情想想解决的办法。
你多久一次听见有人通过跑步的方式来发泄他们的坏心情?基本每时每刻都有吧。再重申一次,让你的身体来说话。通过分泌内啡肽,它能帮助你把所有的坏心情一扫而空。
出去散散步。
是的,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的意义是,要想控制你的情绪,先调整好你周边的环境。走出去做点别的什么事情。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状况恶化了,站起来走一走让你的周围环境转变一下,才能确确实实的让你的大脑得到一点放松。
你起初也许不想做其他的事情,很想坐下来好好消化那些让你觉得伤心或是快乐的东西。我不想告诉你这个事实,但是这样做确实是不好的。拿起电话给朋友打电话,听一些欢快的音乐,或是简单的跑跑腿做些徒劳无益的事情。自己给自己找一些可以分心的事情。
冥想。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冥想是作为一种使外在世界安静下来,使人冷静下来的方式为人所知。它能帮助你清除杂念,使你即使在没有冥想的时候也能变得更加专注和集中。但它也仅仅只能从表面上平抚你的“负面”想法,而不能从内部根本解决。
换而言之,你的意识流从“自我”中被抽离出来拿到外面。科技研究通过脑电成像和核磁共振成像证明冥想的高手能停止自己的思考,比较不可能整天整夜困在自己的情绪里。
用更积极的方式开始一天。
没有人一醒来就想:“今天我会过上很糟糕的一天。”很多人醒来但一点也没有提前想想今天的一天会怎样过。尝试这样想:“今天一定会是特别好的一天!”通过这种方式,你能够用一种积极看待生活的观点来开始你的一天。
尝试和每个人都积极友好的相处,在每一天给你自己设下简单的小任务。比如说,“今天我要吃五份健康的水果或蔬菜”或是“我要向那个我喜欢了好多年的男孩或女孩笑一笑。”实现你的目标—即使是很小的目标—能给你一种成就感,还有一种更好的掌控自己的感觉。
告诉别人你的感受。
最好的解决困扰你的问题的方式就是找别人倾诉一下,即使是和你的狗说一说。将事情说出来能让事情更清楚明了,常常能帮助你想出一些解决困境的办法。
有时,当我们和别人交流的时候,我们最终能意识到我们自己变多么的荒唐。重复故事能使你逐渐明确相比那些真正的更大的问题,你的事情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当你得知你朋友的父亲患上癌症的时候,突然你的男朋友和你分手这件事看上去也没有那么糟了。
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啦,生活中很多人无法克制自己的负面情绪,不仅让同事朋友感觉难以相处,也让家人不知所措,甚至深受伤害。除了以上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很可能是因为饮食中缺乏营养素。如果发现自己控制不住地烦躁,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的饮食是否没有达到营养平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何洁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