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适量食用茯苓有助于健脾祛湿、宁心安神、增强免疫力等。茯苓含有茯苓多糖、三萜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主要功效包括改善水肿、调节胃肠功能、辅助降血糖、抗氧化及缓解失眠。
茯苓利水渗湿的功效显著,适合脾虚湿盛引起的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等症状。其活性成分能促进肾脏排尿功能,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水分,对轻中度水肿有改善作用。湿热体质女性日常可用茯苓搭配薏苡仁煮粥,但阴虚津亏者慎用。
茯苓中的三萜类物质具有镇静作用,对心慌、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有缓解效果。与酸枣仁配伍可增强安神功效,适合更年期女性或长期焦虑人群。需注意茯苓安神作用较温和,严重失眠仍需就医。
茯苓多糖能激活巨噬细胞和T细胞活性,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长期适量服用可减少呼吸道感染概率,尤其适合免疫力低下的产后女性。建议每周食用2-3次,过量可能引起胃肠不适。
茯苓对胃肠黏膜有保护作用,可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其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脾胃虚寒者可将茯苓与山药同煮,避免与寒性食物同时食用。
动物实验显示茯苓提取物具有抑制α-糖苷酶活性作用,可能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糖尿病患者食用时需监测血糖,不可替代降糖药物。建议将茯苓作为主食部分替代品,每次用量不超过30克。
茯苓作为药食同源食材,建议采用隔水炖煮或打粉冲服等方式保留有效成分。日常可搭配芡实、莲子等食材,避免与浓茶、白萝卜同食影响吸收。慢性病患者及孕妇使用前应咨询中医师,出现腹胀、口干等不适需停用。坚持三个月以上适量服用才能体现调理效果,同时需配合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曹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