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疗排卵期出血?不少女性都会被排卵期出血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那么,怎样治疗排卵期出血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怎样治疗排卵期出血
1、肾阴虚:经间期阴道出血,量少、色红,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肾养阴,清热止血。
方药:生地、女贞子;旱莲草、生山药,茯苓各15克,山萸肉、丹皮、泽泻各10克。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
2、湿热内蕴:经间期阴道出血,色红、质黏,或带下夹有血丝,平时带下量多、色黄、质稠、秽臭,胸脘痞满,口中黏腻,口苦心烦,纳差,小腹坠胀,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濡或滑。
治法:清利湿热,调经止血。
方药:白术、生苡仁、川牛膝、樗根皮各15克,黄柏、泽泻、车前子(包)各10克。
中成药:固经丸。
3、血淤:经间期出血,量少、色紫黯、有小血块,小腹疼痛拒按,情志抑郁,舌质紫黯或淤斑淤点,脉涩。
治法:活血化淤,调经止血。
方药:生地15克,赤芍、桃仁、当归、丹皮、枳壳、龟板(先煎)各10克,三七粉(冲)1.5克。
中成药:血府逐淤丸。
1、中药治疗验方:
(1)二地汤加减。生地30克、地骨皮10克、玄参、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制黄精、槐米各15克,麦冬、白芍、山茱萸各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于月经第5天开始服药,连服15剂,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有滋阴、清热的功能。
(2)加减丹栀逍遥散。柴胡、穿芎、生地、白芍各10克,焦栀子、茜草炭、枸杞各9克,槐米炭、旱莲草各15克,桑叶、菟丝子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于月经第五天开始服药,连服15剂,黄体期及月经期停药,治疗三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本方的主要功能是:“清肝解郁,滋阴止血”。
(3)温肾活血汤。仙茅、仙灵脾、巴戟肉、紫石英、熟地、淮山药、当归、红花、泽兰、各10克,菟丝子15克,山萸肉18克,益母草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从月经周期第九天开始服用,连服八天,连续三个周期为一个疗程。本方有“温肾、活血、化瘀“功用。
2、食疗方:
(1)芹菜金针汤:干芹菜30克,金针菜15克。加水适量,煎汤服用。有清热凉血的功用。
(2)芹菜藕片汤:鲜芹菜、鲜藕片各120克,生油15克,精盐少许。将芹菜、藕洗净,芹菜切成丝,藕切片。将锅置旺火上,下生油烧熟,放入芹菜藕片,调入精盐适量, 炒5分钟,加水适量煮熟,调味精后食用。可清热、凉血。
(3)山药枸杞粥:山药、枸杞各20克,大米60克。洗净,熬粥食用。有滋阴、止血之功用。
(4)生地粥:生地30克,粳米60克。将生地洗净切片,用清水煎煮2次,共取汁100毫升,将米洗净加水适量煮粥,倒入药汁再煮10分钟后服用。有滋肾、凉血、止血之功用。
对渴望受孕的妇女,可在预计出血前两天开始,口服或肌注小量雌激素制剂数夭,既能制止出血,亦不至于抑制正常排卵功能,倘若掌握适时的性生活,尚能促进受孕,有一举获二得之功效。
排卵期出血是指月经周期规则,而在两次月经中期,即周期的第12~16天,相当于排卵期时有少量阴道流血,持续数小时或数天。排卵期除了会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外,尚可有一过性下腹胀痛,这种被称为排卵痛的腹痛,以一侧多见、有时亦可有双侧腹痛,一般持续数小时至1~2天后消失。
据统计,约有50%生育年龄妇女出现过排卵期出血和排卵性腹痛。排卵期出血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成熟的卵泡破裂排卵后,雌激素水平急骤下降明显,不能维持子宫内膜生长,引起子宫内膜表层局部溃破、脱落,从而发生突破性少量出血,随着卵巢黄体的形成,分泌出足量的雌、孕激素,使溃破的子宫内膜表层迅速修复而出血停止,或者可能当排卵期,成熟的卵泡分泌较多的雌激素,导致子宫内膜充血引起红细胞漏出;也可能于输卵管伞部摄卵时,将含血的卵泡液经输卵管逆蠕动送至子宫腔再由子宫颈经阴道流出。有人报道,对有排卵的妇女于月经中期检查宫颈管粘液时,发现约有60%在显微镜观察下见到有红细胞,而没有肉眼可能见到的出血,这不属病理现象;但有排卵期出血的妇女,必须排除生殖道的其它疾病,如月经不调、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癌、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腺癌等。
排卵期出血一般出血量少,时间短暂,偶而出现,对健康并无妨碍,多能自愈,故无需治疗;从另一方面来看,月经中期出血和腹痛是即将排卵或已排卵的一种“指示信号”,如果掌握恰当,还可以用于安全期避孕,倘若排卵期出血频繁出现,且出血量多,给生活带来不便并影响性生活与受孕,则需治疗。
此外,出血期间,为防止发生感染,应暂停性生活。排卵期出血的治疗方法,多采用补充雌激素之不足。
对渴望受孕的妇女,可在预计出血前两天开始,口服或肌注小量雌激素制剂数夭,既能制止出血,亦不至于抑制正常排卵功能,倘若掌握适时的性生活,尚能促进受孕,有一举获二得之功效。对不要求生育的妇女可采用抑制排卵法,按常规方法口服I号或Ⅱ号避孕药,效果颇佳。
上述就是为您介绍的怎样治疗排卵期出血,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何洁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