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患者可通过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叶酸、动物肝脏、红肉等快速改善症状。贫血可能由铁缺乏、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慢性失血、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需根据具体类型针对性补充。
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铁剂是缺铁性贫血的首选补充方式。铁剂能直接提升血红蛋白合成效率,服用后吸收率较高。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剂型,避免与钙剂、浓茶同服影响吸收。部分人群可能出现胃肠不适,可改为餐后服用减轻刺激。
甲钴胺、腺苷钴胺等维生素B12制剂适用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这类贫血多因胃部手术或自身免疫导致内因子缺乏,影响维生素B12吸收。注射剂型维生素B12能绕过胃肠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比口服制剂起效更快。长期素食者也需注意预防性补充。
叶酸片对妊娠期或营养不良导致的叶酸缺乏性贫血效果显著。叶酸参与红细胞DNA合成,孕妇需求量比常人增加。备孕阶段提前补充可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但单纯叶酸补充对维生素B12缺乏者可能掩盖病情,需配合医生明确病因。
猪肝、鸡肝等动物肝脏富含血红素铁和维生素B族,生物利用度优于植物性铁源。每周食用2-3次,每次50-100克即可满足需求。烹饪时建议用柠檬汁腌制促进铁吸收,避免与高钙食物同餐食用。高胆固醇人群应控制摄入量。
牛肉、羊肉等红肉含有丰富的易吸收血红素铁,适合作为日常膳食补铁来源。选择瘦肉部位避免过量脂肪摄入,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水果可提升铁吸收率。素食者可用黑木耳、芝麻等植物性食物替代,但需注意非血红素铁吸收率较低。
贫血患者除针对性补充营养素外,需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饮食上注意荤素搭配,避免浓茶咖啡影响铁吸收。重度贫血或补充营养素后无改善者应及时就医,排查消化道出血、血液系统疾病等潜在病因。女性经期后、孕产妇等特殊人群可定期检测血常规,预防贫血早期发生。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