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改善,主要原则包括保证优质蛋白摄入、补充铁元素、增加膳食纤维、控制糖分及避免生冷刺激食物。
动物肝脏、鱼肉、鸡蛋等优质蛋白有助于维持激素合成。血红蛋白合成需要蛋白质参与,长期缺乏可能导致月经量减少。建议选择低脂高蛋白的食材,如鸡胸肉、虾仁,每周摄入3-4次,每次约掌心大小分量。
红肉、菠菜、黑木耳等富铁食物能预防缺铁性贫血引发的月经紊乱。铁是造血重要原料,经期失血会加剧铁流失。植物性铁源可与维生素C同食提升吸收率,如青椒炒猪肝、番茄牛肉汤等搭配。
燕麦、西蓝花、苹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能调节雌激素代谢。可溶性纤维帮助肠道排出多余雌激素,改善激素失衡引起的周期异常。每日建议摄入25-30克,从杂粮、豆类及新鲜蔬菜中获取。
减少精制糖摄入可稳定胰岛素水平,避免糖代谢异常干扰排卵。高糖饮食会刺激雄激素分泌,诱发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问题。用低升糖指数的红薯、糙米替代白米白面,限制甜点每周不超过2次。
经期避免冰淇淋、冷饮等低温食物,中医理论认为寒凉易致气血凝滞。子宫受冷刺激可能引起血管收缩,加重痛经或经血淤堵。建议饮用姜枣茶、桂圆红糖水等温补饮品,烹调时适量添加姜、肉桂等温热调料。
日常可搭配适量运动如瑜伽、快走等温和有氧活动,促进盆腔血液循环。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长期压力过大时可尝试冥想放松。若调整饮食3个月后症状未改善,或伴随严重腹痛、异常出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排查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病理因素。经期饮食需个体化调整,贫血患者应增加血红素铁摄入,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碳水比例。
曹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