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
您的位置: 复禾男女 > 夫妻保健 > 正文

同居前侦查清楚男人的心理

发布时间:2014-02-25 14:06:26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现在谈论起来同居已经不再是非常避讳的事情了。当然了,提出同居的往往是男性。女性在面对男友的这种要求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这就要看他的目的了。虽然说现在的性观念已经相当的开放,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便同居,而对自己不负责任。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男人提出同居要求都会出于哪些心理。

  只是为了性

  我们常说男人是"用下半身思考的动物",有一些男人确实没有辜负这个称谓,他们提出同居需求,只是为了单纯的性欲。他们欲快来了的时候,不惜使用种种手段让女性就范,哄骗、乞求、甚至使用强硬的手段。而同居以后就能随时随地满足他们的欲望了。女性要格外警示这种男人,防止沦为性玩具。

 

  以结婚为目的

  有很多男人之所以提出同居,是为了婚姻做准备,也可以说这种目的的同居实在是在"试婚"。试婚试的是什么呢?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两人的日常相处、婆媳关系、是否能够容忍彼此的小毛病、坏习惯,还有性爱高潮生活是否和谐等。即使是以婚姻为条件的同居,女性也要做好心理预备,要承担得起后果。

  想给她"性"福

  社会的开放,很多人已经不再那么介意婚前同居了。不仅男人有这方面的需求,女人也有。有的男人希看给自己爱的女性"性福",所以提出同居的要求。假如女性想要更进一步,却不好意思主动的话,当男人主动提出同居需求,正好可以顺水推船的答应。男人假如是抱着给女性"性"福的想法,那么这样的男人能够让女性更性福。

  同居不是不可以,只要在决定同居侦查清楚男人的目的,考虑清楚能不能承受的起分手的结果,如果能的话,就可以同居。不能的话就放弃吧,不然,你们即使同居在一起,生活也不会幸福,感情还会受挫,进而影响到性生活的质量,享受不到完美性爱。

  版权说明:本文章版权属飞华健康网,未经许可,任何自然人、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全部或局部转载、仿制。如要转载,必须注明出自飞华健康网!

最新文章推荐

性疾病会影响生育吗
性疾病会影响生育吗
性疾病可能会影响生育,具体取决于疾病的种类、严重程度以及治疗及时性。影响生育的原因主要与感染后生殖系统损害、疾病引发的身体炎症以及心理影响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1、性疾病如何影响生育一些性传播疾病如淋病、衣原体感染等可导致生殖系统炎症,进一步引发输卵管堵塞、盆腔炎、不育等问题。在男性中,性疾病可能引起附睾炎、精...[详细]
发布于 2025-04-07

推荐阅读

少女害怕只要和异性在一起就怀孕?别慌,真相来了!
少女害怕只要和异性在一起就怀孕?别慌,真相来了!
少女害怕只要和异性在一起就怀孕?别慌,真相来了!“我只要和男生待在一起,就会怀孕吗?”这种看似荒诞的担忧,其实在不少青春期少女心中真实存在。她们对性知识一知半解,甚至充满误解,导致对异性交往产生恐惧和焦虑。今天,我们就来揭开“怀孕”的神秘面纱,帮助少女们走出误区,拥抱健康、自信的青春!1.怀孕的真相:没那么简单!怀孕,是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并在子宫内着...[详细]
2025-03-26 16:56
外国男人真的比中国男人厉害吗
外国男人真的比中国男人厉害吗
外国男人是否比中国男人厉害,这一问题并非简单的是非题,而是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包括遗传、文化差异、生活方式等。男性“厉害”这一概念可以从多个维度衡量,比如体能、性功能、生活习惯等。1、遗传因素与生理差异不同人种的基因差异导致身体素质和生理特征有所不同。外国男性可能在某些体能指标上表现较为突出,如身高、肌肉密度等,但这些差异并不绝对。中国男性在灵活性、耐力和爆发...[详细]
2025-02-18 10:51
寸止是不是对身体不好
寸止是不是对身体不好
寸止对身体确实有一定负面影响,尤其是在性生活中频繁或不恰当地使用这种方法,可能导致身体和心理的不适。寸止的基本原理是有意识地中断性高潮或射精,这种行为可能影响身体的自然生理反应,并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1、前列腺问题寸止可能导致前列腺充血,增加前列腺炎的风险。射精是帮助前列腺排出液体的自然过程,中断射精会使前列腺液滞留,长期如此可能引发炎症或不适。预防措施包括...[详细]
2025-02-18 13:41
父母如何给孩子正确的性教育
父母如何给孩子正确的性教育
父母给孩子正确的性教育需要以尊重孩子的成长阶段为前提,注重科学性、平等性和循序渐进性,同时营造一个开放、坦诚的沟通环境。可以通过选择适龄的方式传递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并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1、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适龄的性教育内容性教育应遵循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避免给孩子传递过多或过于复杂的信息。例如,3-6岁的幼儿可以通过绘本学习身体的基本构造和生理...[详细]
2025-02-17 16:22
孩子第一次遗精爸妈该怎么办
孩子第一次遗精爸妈该怎么办
孩子第一次遗精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标志着青春期的到来,家长需要表现得自然和接纳,通过科学引导缓解孩子的困惑与担忧,并帮助其建立正确的性观念。主要可以从理解原因、进行心理疏导以及提供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处理。1、理解遗精的原因遗精是青春期男孩性发育的自然标志,其原因多为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加剧。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男性睾酮水平逐渐升高,导致精子开始生成。当体内的精液...[详细]
2025-02-18 14:22
孩子第一次遗精应该怎么办
孩子第一次遗精应该怎么办
孩子第一次遗精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家长应保持理性和冷静,不要给孩子施加心理压力,可以通过科学引导帮助他正确面对这一身体变化。以下从心理疏导、生理科普和个人卫生等方面为您提供建议。1心理疏导:消除孩子的焦虑感大多数孩子对于第一次遗精会感到迷茫甚至害怕,认为自己可能出现了健康问题。家长需要耐心与孩子沟通,告诉他这是一种正常的成长现象,是青春期进入性发育的重要标...[详细]
2025-02-17 11:28
孩子第一遗精,怎么给孩子做心理辅导
孩子第一遗精,怎么给孩子做心理辅导
孩子第一次遗精是一种正常的青春期生理现象,主要是由于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所引起,不需要过度担心。家长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应理解孩子的困惑,耐心沟通,减少其心理压力,同时正确科普青春期知识,帮助孩子健康成长。1、什么是遗精以及其原因遗精是男孩进入青春期后,由于体内性激素水平上升,睾丸开始产生精子,伴随性梦或刺激引发精液不自主排出的现象。这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表现,标志...[详细]
2025-02-14 12:39
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性问题
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性问题
家长可以通过科学、坦诚和适龄的沟通方式,正确引导孩子的性问题,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性观念,避免误解或不良信息的影响。关键在于营造开放氛围、根据孩子年龄提供适当知识,并以积极而自然的态度面对性教育。1根据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内容性教育需要循序渐进,不同年龄的孩子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不同,家长需根据孩子的阶段性特点进行引导。例如,幼儿阶段2-6岁,可以从身体认知入手,教...[详细]
2025-02-18 11:23
女人什么时候喝藏红花最好
女人什么时候喝藏红花最好
女人在月经前后、备孕期间以及更年期时喝藏红花效果最佳。藏红花具有活血化瘀、调节内分泌、缓解痛经等作用,但需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时间段饮用。1、月经前后藏红花在月经前后饮用有助于缓解痛经、调节月经周期。女性在月经前一周开始饮用藏红花茶,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经期不适。月经结束后饮用则有助于排出体内残留的淤血,恢复子宫健康。建议每日饮用1-2次,每次3-...[详细]
2025-04-07 08:42
青春期女生如何解决生理问题
青春期女生解决生理问题需要从心理、生理和生活方式三方面入手,通过合理调节情绪、改善生活习惯和寻求专业帮助来应对。青春期女生面临月经不调、痛经、情绪波动等生理问题,需针对性采取措施。1、心理调节。青春期女生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因生理变化产生焦虑和压力。建议通过心理疏导和情绪管理来缓解。可以与家长、老师或心理咨询师沟通,倾诉内心感受。同时,培养兴趣爱好如阅读、绘画...[详细]
2025-04-07 08:41
脑梗会引起腿疼怎么办
我爸之前检查出来的了脑梗,今天下午一直说自己的腿疼,脑梗会引起腿疼怎么办?[详细]

廖张元

廖张元

主任医师

2025-04-06 14:54
女生月经来了一天又没了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女生月经来了一天又没了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详细]

陈启众

陈启众

副主任医师

2025-03-31 16:50
阳痿怎样治疗好
阳痿怎样治疗好[详细]

马凯

马凯

副主任医师

2025-03-04 13:36
右归丸治阳痿有用吗?
右归丸治阳痿有用吗?[详细]

徐涛

徐涛

主任医师

2025-03-04 11:26
例假期间可以喝益母草颗粒吗
例假期间能不能喝益母草颗粒[详细]

张月美

张月美

主任医师

2025-02-15 17:28
丁桂儿脐贴最多用多少天
丁桂儿脐贴最多用多少天[详细]

桑桂梅

桑桂梅

副主任医师

2025-02-03 11:43
月经不调吃益母草行吗
月经不调吃益母草行吗[详细]

张龙

张龙

副主任医师

2025-01-21 12:33
三岁宝宝一直吐怎么治疗
三岁宝宝一直吐怎么治疗[详细]

顾倩

顾倩

副主任医师

2025-01-20 14:39
宝宝吃啥吐啥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宝宝吃啥吐啥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详细]

李婕琳

李婕琳

副主任医师

2025-01-16 16:36
女肾阴虚怎样合理饮食
女肾阴虚怎样合理饮食[详细]

陈秀杉

陈秀杉

副主任医师

2025-01-11 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