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物理治疗、中药调理、手术治疗、日常护理等方式改善。子宫内膜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宫腔操作损伤、免疫力低下、激素水平异常、邻近器官炎症蔓延等原因引起。
细菌感染引起的子宫内膜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头孢曲松钠对革兰阴性菌效果显著,甲硝唑针对厌氧菌感染,左氧氟沙星适用于混合感染。用药期间需避免饮酒,完成全程治疗防止耐药性产生。
超短波、微波等物理疗法能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治疗时需避开月经期,每周进行数次,配合药物可提升疗效。红外线照射也有助于缓解下腹坠胀感,但妊娠期禁用。
中医辨证属湿热瘀阻者可选用妇科千金片、金刚藤胶囊等中成药,配合艾灸关元穴改善症状。血瘀型患者适合少腹逐瘀汤加减,需由中医师根据舌脉象调整方剂。
宫腔粘连或积脓者需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防止再粘连。绝经后顽固性子宫内膜炎必要时需考虑子宫切除术,术前需评估心血管风险。
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及盆浴,每日更换棉质内裤并用开水烫洗。饮食宜清淡,多食山药、红豆等健脾利湿食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提升免疫力。
子宫内膜炎患者需注意经期卫生,使用合格卫生巾并定时更换。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下腹热敷可缓解疼痛。建议每年进行妇科检查,出现异常阴道分泌物或持续腹痛应及时就诊。长期反复发作可能影响生育功能,备孕女性需提前进行宫腔环境评估。日常可练习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避免久坐导致盆腔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