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来全身酸痛通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前列腺素分泌增加、盆腔充血、缺铁性贫血、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若疼痛剧烈或伴随异常出血,需警惕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理情况。
月经期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和电解质紊乱,可能引发肌肉关节酸痛。这种酸痛多呈对称性分布,可通过热敷或轻度拉伸缓解,通常月经结束后自行消失。
子宫内膜脱落时会释放大量前列腺素,该物质会增强子宫收缩力度,同时作用于全身血管和神经末梢,可能引起腰骶部放射痛及四肢酸胀感。适量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
经期盆腔血管扩张可能压迫周围神经丛,这种牵涉痛可表现为下腹坠胀并放射至大腿内侧。建议避免久坐久站,采用侧卧屈膝体位休息,必要时可用暖水袋热敷耻骨联合上方。
经血流失可能导致铁元素缺乏,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会引发肌肉缺氧性酸痛。伴随症状包括面色苍白、乏力等,可适量进食动物肝脏、鸭血等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
经前期综合征引发的焦虑情绪会降低疼痛阈值,使人体对酸痛更敏感。规律进行冥想或腹式呼吸训练,保持每日7-8小时睡眠,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经期应注意保持适度活动,如散步或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但应避免游泳等可能引发感染的活动。饮食上增加镁元素摄入,如南瓜子、黑巧克力等食物有助于放松肌肉。若酸痛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呕吐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妇科排查子宫腺肌症等器质性疾病。日常可通过记录月经周期和症状变化,帮助医生更准确判断病因。
曹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