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容易痛经可能由激素水平波动、子宫收缩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症、心理压力等因素引起。
前列腺素分泌过多是原发性痛经的主要诱因。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时,前列腺素水平升高会刺激子宫过度收缩,导致缺血性疼痛。这类痛经多始于初潮后1-2年,常见于未婚未育女性,通常伴随腰酸、恶心等症状。
子宫肌层异常痉挛会引发剧烈绞痛。当子宫收缩强度超过60mmHg时,血管受压导致组织缺氧,疼痛感加剧。这类情况常见于宫颈管狭窄或子宫位置异常者,疼痛多集中于下腹正中,可能放射至大腿内侧。
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外时,经期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异位病灶受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出血,刺激周围组织产生炎症反应。典型表现为经前1-2天开始持续至经后数日的盆腔深部疼痛,可能伴随性交痛或不孕。
慢性盆腔炎会导致经期盆腔充血加重。输卵管卵巢区域的粘连会牵拉神经末梢,疼痛多表现为双侧下腹坠胀感,经血排出后缓解不明显。这类情况常伴有异常阴道分泌物或月经紊乱。
长期焦虑或抑郁会降低疼痛阈值。压力激素皮质醇升高可能干扰内啡肽分泌,增强痛觉敏感性。这类痛经患者多伴有失眠、情绪波动等表现,疼痛程度与心理状态呈正相关。
建议痛经女性保持经期腹部保暖,可尝试热敷缓解肌肉痉挛;适量饮用姜茶、玫瑰花茶等温性饮品促进血液循环;规律进行瑜伽、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改善盆腔供血;饮食注意补充镁元素如坚果、深绿色蔬菜帮助放松肌肉;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非经期疼痛,需及时排查器质性病变。记录月经周期症状变化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病因。
杨铁生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