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经期需警惕痛经异常、感染风险、情绪波动、贫血症状和经期紊乱等问题。主要有激素波动、卫生习惯、营养缺乏、疾病因素和生活压力等原因。
原发性痛经多由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引起,表现为下腹坠胀或绞痛,可通过热敷或布洛芬缓解。若疼痛伴随发热、经血量大或持续时间超过3天,需排查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继发性疾病,建议妇科超声检查。
经期宫颈口微开,卫生巾更换不及时易滋生细菌。建议每2-4小时更换一次,避免使用劣质卫生用品。外阴瘙痒、异味或异常分泌物可能提示阴道炎,需保持清洁干燥,必要时进行白带常规检测。
经前黄体酮水平下降会影响血清素分泌,引发焦虑、易怒等经前综合征。补充维生素B6和镁元素可调节神经功能,规律运动能促进内啡肽分泌。若情绪障碍影响生活,需评估是否存在经前烦躁障碍。
月经量超过80毫升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及面色苍白。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应与维生素C同食促进吸收。血红蛋白低于110g/L时需服用琥珀酸亚铁等补铁剂。
周期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需排查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突然闭经可能源于过度节食或压力,基础体温监测和性激素六项检查可明确病因。长期紊乱会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经期需保持每日1500毫升饮水,避免生冷辛辣食物刺激子宫收缩。瑜伽、慢跑等温和运动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但禁止游泳或盆浴。记录月经周期APP有助于发现异常,超过6个月经周期不规律或伴随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睡眠不足会加重经期不适,建议保证7-8小时睡眠并采取左侧卧体位缓解腰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