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后需注意伤口护理、疼痛管理、活动限制、感染预防和哺乳支持五方面。恢复期通常需6-8周,具体时间与个体体质、术后护理质量等因素相关。
术后保持腹部切口干燥清洁,每日用碘伏消毒1-2次,观察有无红肿渗液。术后2周内避免沾水,可使用防水敷料洗澡。若发现缝线开裂或持续渗血,需立即就医。医用腹带可帮助固定伤口,但每天佩戴不超过8小时。
术后48小时内按医嘱使用镇痛泵,之后可口服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咳嗽或翻身时用手按压伤口减轻牵拉痛。子宫收缩痛可能持续2-3周,热敷下腹部可缓解。若出现剧烈疼痛伴发热,需排除宫腔感染。
术后6小时开始床上翻身,24小时后尝试下床活动。2周内避免提重物超过3公斤和剧烈运动,6周内禁止性生活及盆浴。上下楼梯需家属陪同,坐起时采用侧身姿势减少腹部用力。
监测体温每日2次,超过38℃需警惕产褥感染。恶露异常恶臭、量突增或会阴肿胀需就医。抗生素使用需完整疗程,不可自行停药。住院期间定时进行会阴冲洗,出院后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
术后6小时可开始侧卧式哺乳,使用哺乳枕减轻腹部压力。初乳分泌不足时可配合吸奶器刺激泌乳。避免含接姿势不当导致乳头皲裂,哺乳前后用羊脂膏护理。饮食增加优质蛋白和汤水摄入,但忌油腻浓汤。
剖宫产恢复期应保证每日8小时睡眠,采取半卧位休息减轻腹部张力。饮食遵循从流质→半流质→普食的过渡原则,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促进伤口愈合。产后42天需复查子宫复旧情况,出现持续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应及时补铁。心理上需关注产后抑郁倾向,家人应分担育儿压力,帮助产妇逐步恢复日常活动。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医嘱,避免影响乳汁质量。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